本网讯 “千年鄂撰史,半部江南食”,鄂菜以鲜明的特色和极强的生命力历经2800年而长盛不衰。作为中国烹饪风味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具备“五味调和”、“天人合一”等中华民族饮食特色外,还凸显了“咸鲜微辣”、“汁明芡亮”、“柔嫩透味”、“长于蒸煨”、“三无不成席”等地方特色。这些特色是湖北人民几千年来在饮食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
湖北位于华中腹地的区域位置决定了鄂菜兼具南北又不同于南北的特色。鄂菜选料以淡水鱼鲜,猪肉、鸡肉为主,在去腥增鲜,长期保鲜和去除湿气的过程中渐渐形成了“咸鲜微辣”的口味特色。鄂菜通过勾芡等工艺突出菜肴的形美味佳,根据食材色泽和成菜要求逐渐形成了“汁明芡亮”的传统。秉承水火相生的艺术准则,鄂菜因地制宜利用猛火蒸和文火煨等制熟工艺,突出菜肴柔嫩滑爽的口感。久而久之,蒸和煨成为鄂菜擅长的制熟工艺。
“鄂菜因水而昌”,水不仅孕育了灵动的湖北,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湖北儿女。种类丰富的淡水鱼鲜成为人们款待宾客不可或缺的食材。生活在水乡泽国的人们,在有限食材、众人共食的烹饪制作要求下创造了煨汤技艺。崇尚圆满,渴望永世团圆的饮食心理促成了喜食鱼圆、肉鱼和素圆的饮食特色。在这种饮食审美理念推动下,鄂菜形成了“无鱼不成席,无汤不成席,无圆不成席”的“三五不成席”特色。
悠久的历史,鲜明的地域特色,自成体系的选材,丰富的菜肴体系让鄂菜跻身于全国十大菜系之列。1983年,新华社在全国烹饪名师技术鉴定会前夕对海内发布的专稿中正式确认鄂菜为中国十大菜系之一。